青岛"大咖"亲自"招待"陇南成县的11位小贵客!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8-07-27 | 阅读: 149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还是有些羞涩,来自陇南成县二中的周静隔着熙攘的人群踮起脚尖,远远望着身姿优美的白鲸在水中畅游。这是陇南研学团11名孩子来青岛的第二天,他们在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带领下免费游玩了青岛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一路上高兴地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感觉我们像贵宾,青岛人很热情,青岛很漂亮。”成县二中的带队老师李明操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脸上带着憨厚纯朴的笑。
专家教授陪同讲课
“我们这次的研学团一路绿灯,各个单位得知孩子们要来参观学习都十分支持。”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告诉记者,青岛城阳生态保护科普帮扶陇南研学团得到了各单位的鼎力相助。19日上午10时许,研学团到达青岛市博物馆,市博物馆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并特意安排了专家级的讲解员全程跟随,给孩子们讲述了青岛从开埠伊始、五四运动到上合青岛峰会召开、海上丝路新起点的整个历史,并赠送给他们木版年画作为纪念品。
当日下午两点多,极地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员早早就站在游客入口处,等待孩子们的到来。两点半左右,大巴车载着孩子们来到极地海洋世界。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通过绿色通道进入,并给他们安排了一位专业讲解员,一路边走边讲解各类海洋动植物的趣味知识。胖乎乎的企鹅、五彩缤纷的热带鱼、凶猛好斗的鲨鱼……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下来,大山里的孩子们见到了从未看过的世界,感受到了海洋的无穷魅力。“这些孩子平时都没走出过大山,都是第一次来青岛,他们其实很兴奋、很开心,只是有些害羞,并不太会表达出来。”李明说。到了企鹅馆时,圆滚滚的小家伙格外吸引孩子们,而他们多数只是隔着一拥而前的人群、透过缝隙去看,工作人员轻轻推推其中一个孩子,让他靠近点,他才转过脸来害羞地笑笑,然后往前挪了挪。“我第一次来青岛,我喜欢青岛。”周静小声地告诉记者,然后就笑笑,扭过头去继续看她喜欢的鱼。
五天行程感受青岛魅力
从极地海洋世界出来后,孩子们一行又来到青岛大学。“接待孩子们的都是院长、教授级别的,他们都非常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谢谢他们的关照。”李明说。在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许雅柯教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陶艺工作室,音乐学院院长王静宜教授给孩子们讲述了音乐艺术之美,纺织学院姜伟副教授带孩子们参观了国家级纺织技术实验室,给孩子们讲解如何用海带等海洋植物纤维做衣服。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张绪良教授则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海洋湿地保护讲座。
下午六点左右,研学团又来到了尚品宅配生态家居总部,青岛市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青岛尚品宅配董事长傅鹏为孩子们准备了欢迎仪式。孩子们还走进了青岛农业大学和仇志海书画艺术馆。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实验中心的高善颂主任和植物医学院褚栋副院长都提前为孩子们准备了生动有趣的讲座。城阳区文联主席朱崇伟带领孩子们参观了仇志海书画艺术馆,给他们提供讲解。
写给青岛人民的诗
“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研学团的学生王薇薇笑着说。7月18日,11名陇南孩子乘飞机抵达青岛,交流、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地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的陇南市,是青岛对口帮扶城市,这里的绝大部分孩子,从小到大还没走出过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自发筹款4.1万元,将陇南11位研学团的孩子带到了青岛,让他们感受青岛的魅力和岛城人的热情。
五天的行程安排紧凑周到,临行离别之际孩子们也依依不舍。“如果我们是一粒种子,我们愿在青岛最贫瘠处生根发芽,以绿荫来回报青岛人民的厚爱。如果我们是鸣鸟,我们愿意永远停留在青岛,以婉转的歌喉报答青岛人民的感情。然而我们不是种子和鸣鸟,我们是来自陇南的取经人,无意间在这里度过了永远难忘的5天。” 这是带队老师刘忠祥写给青岛的诗《如果我们是...》。
相关链接:研学团的“第一次”
几日研学行程结束,临别之际,研学团的老师和孩子们感慨万千,青岛的包容和青岛人的热情深深感染着他们,下面是他们心中来青岛经历的“第一次”,充满了或纯朴或稚嫩的情感。
陇南成县二中王继辉老师:第一次感受到如此不求回报的付出。
李明老师:第一次来山东和青岛。
刘忠祥老师:第一次了解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生态研学团学生张磊:第一次坐了飞机。
张锦荣:第一次看见海里的动物和海鸥。
周静:第一次看见大海,并且尝了海水是咸的。
孙露辉:第一次在海滩上玩。
王薇薇:第一次走出陇南的大山。
王东雪:第一次看到了蛟龙号。
王英:第一次参加和学习生态保护。
李茸:第一次捡到贝壳。
刘静怡:第一次听大学教授讲课。
刘香成:第一次看到毛公山这么漂亮的乡村。
孙文涛:好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睡软床,第一次在酒店吃东西,第一次知道我们的衣、食、住、用、行和呼吸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也成为了陇南第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
(来源于青岛晚报)
监制:张平良
责任编辑:武磊 本期制作:李小晶